Saturday, November 3, 2012

What's After SPM ?‧101個故事,教你敢敢去追夢

這些年輕人來自全馬各地,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唸書。他 們有的走在非常傳統的升學途徑上,有的另闢蹊徑,有的堅持讀音樂,有的堅持學醫,有的千方百計去讀精算學後來才發現原來最愛的是寫作!更有好成績但申請 JPA獎學金失敗的窮小子,給世界級頂尖大學等寄出了1000封陳情書和申請信,結果在希望渺茫中真的盼到了地球另一端的回音……
他們的經歷,交集成一條條的人生航線,也可說是身在茫茫升學海上的指路燈塔,引領所有在SPM人生重要關口的年輕人,敢於造夢,敢於憑一股不讓年輕留白的毅力,去書寫自己不同的故事!
這些尋夢的人生故事……
~~獻給站在十字路口面對抉擇的SPM生
1001個人,有1001個人生,這1001個人生裡,自是有1001個精彩的故事。為了這些 精彩的故事,去年有一批年輕人集結出版了一本以英文為媒介語的書《What's After SPM?》,書裡記載了101個馬來西亞各地的年輕人,關於在SPM十字路口作人生抉擇的故事。
如果你正處於人生抉擇點,希望你能聽聽過來人的經驗,從他們身上,或許你能找到讓你苦思良久的關於升學困擾的答案!
花時間找到自己的熱情
Roshan Thiran
● 38歲,Leaderonomics培訓公司首席執行員
結束打工生涯後,羅斯漢(Roshan)在34歲那年成立了自己的領袖培訓公司,並將它定位為 社會企業,定時回饋社會。他曾是GE的員工。General Electric Co,美國通用電氣公司,產品和服務範圍多元化,羅斯漢因此得以被派到世界各地及擔任不同職務,吸取了豐富的職場經驗。GE是他在20歲時從大學的國際商 學系畢業後的第一個實習企業,對他的人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這個在1974年生於靂霹州華都牙也的小子,升學路非常精彩!從他的各項努力中,便可看出他非凡的毅力。
記得20年前,SPM成績放榜那一天,翻轉了羅斯漢的世界。在那個只考8或9科的年代,7科A加1科C3的成績已是傲視全場!這個在校時把時間都花在足球和到NGO當義工的小子,讓親朋戚友跌眼鏡了!
好成績的煩惱申請獎學金落敗
好成績有時也會讓人煩惱的,因為突然像是來了好機會,便開始懷抱希望。於是他也跟所有好成績的 同伴一樣,積極申請所有的獎學金──JPA、國油、Renong。過後去了不少面試,結果卻是眼巴巴看身邊成績都比自己低的同學一個個提行囊,拿獎學金飛 到外國深造,唯獨自己落單了──失望、失落、難過的自己唯有面對現實,到中六班去報到。好成績的雀躍心情很快被澆熄了。
上了中六,沮喪的他想起校長曾對他說的一句話:“如果你想改變世界,就不能讓自己成為現實的奴隸!”他於是決定主動出擊:“我要把未來掌握在自己手裡!”
他當時的想法很簡單:“就是要出國”,但該從哪裡開始呢?要知道,身為公務員的父親,不會有能 力付得起那些學費的。好吧!國內獎學金不行,直接向大學申請!就這樣,他花了數天時間,沒日沒夜的書寫,給美國、英國、澳洲等等大學寄出了一千多封信!這 裡頭有頂尖大學,也有小大學,寄出的除了申請信,還有陳情書,用最真摯誠懇的筆調,試要說服接信的人:“我值得你們為我付一筆涵蓋學雜費和生活費的獎學 金!”
出乎意料的,這些信並沒有全部石沉大海,真的有回音了!而且是哈佛、普林斯頓、喬治城大學,這些頂尖大學都向他招手了!只可惜大家都只能提供25%獎學金,這還是不行呀!
找到熱情的動力
皇天不負有心人,終收到來自Bridgeport橋港大學的錄取信,那是全額獎學金!就這樣,羅斯漢在次年,1993年1月,隻身飛赴美國!當他來到這所成立於1927年,視學生如寶的大學,獲得了校長的接見,他也才知道,自己是首個獲頒這項獎學金的國際留學生!
但接下來真正的問題來了。“你想讀甚麼?將來想從事哪一行?”當被問及這樣的問題,他才發現自 己毫無頭緒,於是接受學生顧問的建議,修讀國際商學。(後來才知道這“顧問”原來是商學院教授!)其實一直到畢業多年以後,加入了GE集團以後,他才總算 搞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怎樣的人生。“要找到自己的熱情,向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”這需要一路的摸索,也許要走一些冤枉路,一點也急不來!
蘋果已故大師Steve Jobs曾給高中畢業生勸勉:“我想你應該去找一份類似巴士跟車員或甚麼的工作,一直到找到那真正讓你感興趣與願意投注熱情去做的事。我深信,區別成功與 失敗企業家的關鍵是那分單純的‘堅持到底’的毅力。這太難了!除非你有絕大的熱情,否則你會中途放棄!”
所以,羅斯漢的總結是:“SPM後,你一定要好好花時間找出心中真正最喜歡、最能讓你投注全副熱情去完成的那件事,因為只要找到熱情所在,你就會有全部的動力了!”
夢想的種子,需要用“生命的熱情”去灌溉!
放膽去做
自己喜歡的事!

Ainur Fuad
● 29歲,喜歡挑戰,畢業自美國伊利諾伊(Illinois)大學精算科學和金融系。加入保險業當精算師數年後,毅然辭職,拿起筆來寫作。
有一點不同,但基本精神一致──在許多年以後,29歲的艾諾跟羅斯漢有同樣的發現:“不要人雲亦雲或追求有‘錢’途的科系,那很可能讓你痛苦。你要做的,是你最喜歡的事!”
17歲的時候,如果有人問艾諾,長大後要做甚麼?她一律會回答:“我要成功!”而她的成功,就是世俗定義的“權勢與財富”!她最常發的白日夢,就是成功後的樣子。但是,在這個夢裡她做的是甚麼工作,她完全沒有概念。
結果SPM後,就面對了進退兩難的局面。首先,她獲得國內大學會計系獎學金,她喜歡會計,但也 羡慕朋友都可以出國。後來,她決定放棄,在聽到精算科學──富挑戰性、高收入、出路好(因為市場上精算專才供不應求),這對向來喜歡數目字,喜歡“成功” 的她而言,算是理想的選擇了!
所以在接受贊助商面試時,艾諾強烈強調:“我一心要到美國讀精算!”就這樣,她成功領了獎學金赴美深造。
大一很享受,大二當課程正式進入精算部份時,問題就浮現了,她這才發現自己根本不喜歡統計學,而那是精算學的主科!
追求錢途,苦了自己
不過考慮到獎學金,她還是堅持到畢業。畢業後她加入了一家跨國保險公司當起精算師,雖然在大學 並不喜歡精算學,但她還是願意給自己一個嘗試的機會,畢竟工作和讀書會有不同。不過結果還是一樣,她真的無法投入其中,只要來到統計數字的部份,總會叫她 抓狂!“真是痛苦的折磨!”唯一讓她沒有放棄的原因,是那些對精算工作熱情和有天賦的同事,跟他們共事讓她學習良多。
兩年後,她在轉換部門發現還是不喜歡後,辭掉了工作。“這不是精算學的問題,更不是保險業這一行的問題,問題是我個人不喜歡這兩大專業,我一路持續只是因為害怕開誠布公的跟贊助人談想轉系轉行的事。”如果她在想轉系時勇敢的跟他們討論,也許她走的路就不一樣了!
“我也犯了一個關鍵的錯誤,就是把出路鎖死在‘有錢途’的學科,這樣使得我的志願變窄了,也使得我的志業選擇受限了。要是不綁死,我也許今天可以是一名廚師、一名歷史學家、一名電影導演、一名考古學家,有太多太多事可以做了!”
艾諾總結:“記住,放膽去選你最愛的,將來找一份跟你志趣相關的工作,你的熱情跟耐力將助你一臂之力,讓你在裡頭發揮到極致。當你做出成績來,自然會得到他人的肯定與尊敬,這分肯定也自然而然會為你帶來可觀的收入,給你引一條財路。”
雖然艾諾走了一些冤枉路,但她說,在國外留學的經歷是這一生最寶貴的財富,千金不換。她願意相信,生命裡所有經歷的事,都有其發生的原因,而不管發生甚麼事,重新啟航,永遠不嫌太遲!
給自己機會
轉折就在前方

Leona Liman
● 27歲,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(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,WCS)馬來西亞計劃保育教育工作者。大學預科班成績不錯,卻無奈只得接受博大森林系的錄取,然後在過程中一步步實現自己……
這是一個伊班族少女最終找到人生志向依歸的升學路……
莉約娜的家在砂拉越,中五畢業後成功進入Matrikulasi生物理科班,成績不錯,所以報讀大學時填選了醫學系、藥劑系、牙醫系。然而撥打大學錄取熱線時,她差點暈倒,電話那頭說的是:恭喜你!你被博大森林系錄取了!
儘管錯愕、難以置信,因為家裡的經濟能力不許可,她別無選擇下飛到博大報到。第一學期後她想轉系,但不批准,讓她再次深感無奈。
而且大學宿舍裡搞小圈子的方式讓她很不適應,更是有人對東馬還存有誤解,會對她說:“嘩!你這麼遠來到馬來西亞求學!”這些都讓她很難過,不過她都以與生俱來的幽默感應對過去。
終於還是畢業了,朋友都建議成績不錯的她繼續唸碩士學位,但家裡還有弟妹等升學,於是她找了一 份英文老師的工作。“我永遠記得領第一份薪水請家人吃晚餐的感覺。”教學工作繁重又辛苦,雖然她發現自己很喜歡教書育人的工作,享受跟孩子們在一起學習的 時光,但跟薪水比例失衡的工作量和上司嚴苛的要求,她決定要轉換環境。
踏上保育的教學路
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她依循自己喜歡教書育人這路線,加入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協會馬來西亞計劃,當起了保育教育工作者。
這份工作的職責就是推廣和教導人猿保育。她開始到各個伊班社區進行宣導教育工作,用的是自己的母語。為了更好的預備自己,她開始大量閱讀,有些還是伊班語(有些是用阿拉伯文書寫),同時也開始大量聽伊班電台,她從來沒有這麼靠近自己的母語。這樣的工作模式非常適合她。
當解說員就要有跟不同的群眾互動的能力,有時還要會他們的方言。舉個例子,一個在長屋進行的教育計劃,對象可能就是來自數個不同村落的部族,有的可能沒受過學校教育,所以要懂得善用影像說明。有時也要用上伊班族流傳的民間故事或戲劇教學呢!
原住民親近大自然,跟動物互動密切,教導保育稀珍動物是項重要的任務。森林系畢業的莉約娜,自 小也跟大自然互動密切,冥冥中像是有所安排。她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感恩。在對保育工作投以熱忱的導師和同事的教導下,這份工作讓她自我成長倍速。過程中遇到 的人、做過的事、面對的一些挑戰,都豐富了她的教學人生。
她的結語是:“SPM考生,如果成績不好,或事情被弄糟了,千萬別灰心或過於擔憂,SPM是另一個起點,有很美好的,有趣的世界等你去探索。每一個選擇都有一半的機會,但如果你懂得善用你所有的優勢,將它好好發揮,你會是贏家!”
聆聽內心的聲音
尋覓自己的路

Lee Kang Xian
● 22歲,拉曼學院社會科學(輔導)文憑系畢業,考有健身教練專業證書,目前在UCSI學院唸心理學學位。
一個喜歡體育項目的學生,在尋找自己……
早在14歲那年,不愛讀書的李康賢(譯名)就萌生退學的念頭,不想升上高中,要不是對體育運動參與的投入,他說他很可能真的那麼做了!
他是籃球和跆拳道縣代表,差點就是州手,在一次跆拳道比賽中,傷了右膝蓋,進行了兩次手術,4個月不能上學,被迫在家準備SPM考試。
在等成績放榜時,他打了些臨時工,包括資料輸入工作及電話行銷,發現辦公室工作對他而言很有局限,於是鎖定體育科學來考慮未來的升學路向。只可惜,很少私立院校辦這類課程,所以退而求其次考慮體育心理學。
SPM成績放榜後,李康賢發現拉曼學院開辦了第一屆體育科學課程,只可惜當局給他提供的是輔導 主修,為期兩年,他決定接受。“沒想到,我還蠻享受在學院唸書的,很多的討論能激發思考的火花。”同時他也受聘為學校健身室活動學生助理。這工作有點類似 健身教練,讓原本就喜歡運動的他找到很大的樂趣。
還在尋夢的路上
這樣的機會讓他認真考慮要在畢業後投身健身行業,看起來這一行相當有發展的潛能。於是報考了一 項國際認證的健身教練證書。就在一面唸輔導學一面投身健身運動的當兒,在臨畢業前,他有機會到國大醫院的兒童與青少年精神科單位實習7個星期。這次的實 習,他認為自己並不適合這一行。
畢業後,他加入健身中心當私人教練,就在他猶豫到底該繼續升學選唸心理學還是體育科學時,他在中心認識了一位資深教練,該教練畢業於馬大體育科學系,教練勸他往心理學發展,因為在大馬,體育科學的出路相當受限。
在聽取了勸告後,李康賢決定報讀心理學學位,但是他的內心還是對體育科學有一絲堅持,不想就此放棄。他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到國家體育學院的體育科學部實習,再看看這究竟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走的路。
人生的際遇實在難說,在SPM成績放榜時,有時很難看見前面的機會和會遇上的人和事,這些機會也許會扭轉我們原來的目標和理想,但是只要懂得聆聽內心的聲音,誠實的正視它,終究是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夢想的。

注:感謝《What's After SPM》出版團隊提供的精彩故事。

(星洲日報/副刊‧報導:許雪翠)

1 comment:

Anonymous said...

共勉之C=